安全食品溯源體系建設促進供給側改革

  ——中國安全食品溯源體系建設推進大會專家發言摘要

《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提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建立食品追溯管理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對食品安全十分關注,提出了食品安全“四個最嚴”的精神。今年1月8日,由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辦的“2017中國安全食品溯源體系建設推進大會暨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食品安全分會成立大會”,邀請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安全食品溯源平台建設課題組”、工信部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北京國立食品安全技術研究院、中飲標安全飲品認證中心、中國城鄉小康發展促進中心、河海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如何促進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進行深入研討,共同探尋中國食品安全問題解決之路。下面發表部分專家的發言摘要。

安全食品溯源能解決相當一部分安全問題

曾紅穎(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社會治理室主任):

食品安全問題非常複雜。第一個層面是假冒偽劣問題依然存在;第二個層面是食品工業加工過程帶來的新問題,如添加劑的不當使用,添加劑殘留問題等;第三個層面是技術進步帶來的不確定安全問題,如轉基因食品等。可見食品安全問題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不確定性風險、市場失靈風險和監管不到位風險等。基於食品安全問題的三個風險來源,我們有非常多的政策考量,比如問責、懲戒等。這些都是一個食品安全治理的有效工具,但所有傳統政策工具都是環境變量中的一個因變量,它是推動質量安全改變的一個工具,這些工具相對來講是間接的,要有一個政策傳導過程,中間有很大的市場鏈條。但互聯網大數據帶給我們更好的治理工具,比傳統治理工具有優勢,如信用溯源,不僅是我們改進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個有效工具,同時它具有把因變量和結果變量結合的新特質。通過把監督平台、標準平台等多內容整合,信用和溯源能解決相當一部分安全問題,但須保持謹慎樂觀。

安全食品溯源製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措施

李德勝(中國城鄉小康發展促進中心主任):

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建立科學的安全食品溯源製度有利於保障人民飲食健康,有助於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我國“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社會是一個經濟發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環境優美、生活殷實、人民安居樂業、綜合國力強盛的經濟、政治、文化全面協調發展的社會。小康不是漂亮的數據和指標,是要以人民為中心的小康建設,依靠人民,建設為了人民,要讓人民有獲得感和辛福感的小康。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

“民以食為天”,飲食健康安全和高質量,是人民幸福感獲得的重要來源。飲食安全已成為人民健康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獲得幸福感的重要途徑。建立科學的安全食品溯源製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安全食品溯源體系的建立,結合大數據技術,非常有效地建立了從源頭回溯的機制,很好地實現了民眾安全食品需求的願望。

“安全食品溯源+電子商務+交易中心”將成為食品安全解決方案

劉崇森(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食品安全分會執行會長):

食品安全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利用“互聯網+”的方式,解決食品安全這道難題是一個重要途徑。 “國家安全食品企業溯源服務平台”的投入使用,對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將起到積極作用。該平台的正式啟動,有利於《食品安全法》中“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保證食品可追溯”規定的順利實施。有利於促進食品行業生產、經營的科學和規範。

為安全食品生產經營者建立追溯體系,以對通過檢測的食品生產企業授權使用安全食品證明商標,並實施市場化規範管理,統一進駐“國家安全食品溯源管理交易中心”,成為各級政府以及監管部門管控下的安全食品線下交易市場。平台覆蓋食品生產基地、食品加工企業、食品終端銷售等整個食品產業鏈條的上下游,建立食品進入市場的准入制度,成為國家食品安全體系的有效保障。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產品的多維彩碼,查閱安全食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做到科學溯源、明白消費。

“安全食品溯源+電子商務+交易中心”,將成為未來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有效途徑。通過計劃搭建的六大平台來實現解決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其中,除已經啟動的安全食品企業溯源平台外,還包括國家安全食品溯源管理交易中心、中國食藥安全新聞信息監督發布平台、國家安全食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國家誠信工商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國家安全食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五大平台。通過這些平台的啟動,探索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路徑。

以信用為核心建立新型市場監管體系

陳登立(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國富泰信用管理公司總經理):

隨著市場開放節奏的加快和信息化應用的深化,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公共治理模式越來越成為政府和社會的共識。食品安全生產、銷售、流通等領域目前還存在諸多問題,其中不恪守誠信的問題就比較突出。如果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市場監管體系,相關企業就會誠信自律。如果每個企業都建設好自己的信用管理體系,真正按照規定和標準生產,那么生產的產品一定是符合規定的,是好的產品。但是也需要監管,通過相應的平台,對安全食品進行追溯,即追溯從生產到銷售再到流通的各個環節。如果建立了以信用為核心的監管機制,企業無論是在內有製度建設的動力還是外有監管的壓力下,都必須誠實經營。在這樣的製度下,才會迎來整個食品安全領域的誠信。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要有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劉奇洪(河海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研究員):

食品安全關係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須要有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來保證保障食品安全。

當前,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存在的最突出問題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食品安全領域缺標準;二是相關法規法規有待細化;三是消費者、監管者與食品生產經營方存在信息不對稱;四是政府監管部門職責不清、邊界不明。因此,需要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中國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不僅必要,而且迫切。第一,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係是保證城鄉居民“舌尖上的安全”的需要。食品安全與否關係到人的生存發展,安全的食品能夠降低疾病發生,從而降低個人和社會醫療支出。第二,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係是控制購買力外流、減少外匯流出的需要。由於一些食品、藥品、保健品質量安全得不到保證,使得一部分居民到國外購買食品、藥品、保健品,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可讓居民買到放心食品,能夠減少購買力外流。第三,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係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雖然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存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的任務,但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係屬於“補短板”範疇,是“補短板”的重要內容。第四,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係是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的需要。農民增收主要依靠農業增效,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係有利於農業增效,從而提高農民收入。

發展“中醫農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章力建(國家農業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

所謂“中醫農業”,就是將中醫原理和方法應用於農業領域,實現現代農業與傳統中醫的跨界融合、優勢互補、集成創新。加快發展“中醫農業”,走中國特色生態農業道路,有效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將對我國乃至全世界的社會、經濟和生態建設作出創新性貢獻。當前需要我們在傳承傳統科學精髓的基礎上,融入現代高新科技,進行傳統科技與現代科技的集成創新。

首先,要加快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制定產業扶持政策,針對“中醫農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問題,落實戰略方案和實施措施。其次,加深關鍵領域和作用機理研究,鼓勵學科聯合攻關,打造“中醫農業”航空母艦,推動“中醫農業”科研工作的創新發展。第三,加強產品研發,對接“中醫農業”全產業鍊和市場需求,開發出一系列實際效果顯著的產品,並提升為國內外著名品牌。第四,對接養生保健的社會需求,拉長“中醫農業”產業鏈,並在普遍關注的關鍵領域形成產業集群。第五,注重科普、科教與科研進程的協調,形成一體化協同發展,提高“中醫農業”的社會認知,營造“中醫農業”的良好發展氛圍。

食品電商亟須全面實行安全食品溯源製度

劉文高(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食品安全分會副會長):

近年來,電商市場上特別是在食品售賣領域出現不講誠信的現象,導致流通領域出現假冒偽劣產品,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帶來巨大的威脅。一些消費者對網購食品的安全性產生懷疑,而食品經銷商也無法把產業鏈條上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環節,都“還原”到消費者面前。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食品電商亟須全面實行安全食品溯源製度。

電商銷售的產品實行安全食品溯源才能保證網購食品的安全性。通過安全食品溯源,可以記錄食品的生產、銷售、流通甚至消費領域各個方面的信息。一旦食品質量出現問題,可以通過大數據開展聯網查詢,可以查出食品在哪個環節出現問題,清晰問題責任。同時,也使消費者更加細緻地了解產品的具體情況。能夠更加放心地進行消費和選擇,保障通過電商平台購買食品的消費者的利益。

加強食品安全認證與追溯體系聯合監管

王莉(中飲標安全飲品認證中心總經理):

食品安全認證和追溯體係是食品安全信息傳遞的重要工具。如何揚長避短實現食品安全認證和追溯體系的共同監管,提高食品安全信息監管、傳遞有效性,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加強我國食品安全認證與追溯體系聯合監管有以下四種方法。

第一,統一食品安全認證標準。目前國內食品安全認證行業存在標準不完善、行業標準不統一、認證依據不同、食品安全認證責任人沒有明確規定等問題。因此要建立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認證標準,並將這些認證標準以法律形式進行備案、發布。

第二,規範食品安全可追溯信息。應該建立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的可追溯信息標準。在整個認證食品供應鏈上,食品安全可追溯信息標準要整合生產加工、分銷信息;在具體環節上,相關企業要確定食品安全追溯目標,識別其追溯體系所需滿足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充分識別與產品批次對應的原料來源,建立追溯程序。在食品安全認證標準中要明確和完善認證責任人信息,實現可追溯追責認證機構以及認證人員。這是實現食品安全認證和追溯體系聯合監管的一個重要契合點。

第三,加強認證機構對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監管。如此,食品安全認證機構就可作為連接食品安全認證和追溯體系的橋樑,有效地將二者的優勢發揮出來,實現食品安全認證和追溯體系的聯合。

第四,健全食品安全可追溯信息的法律制度。應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信息質量方面的法律法規,對食品供應鏈利益主體的信息以及利益主體間的經濟行為、主管部門信息、問責制度等都要以法律形式明確下來。實現食品安全認證標準和追溯信息標准在法規上統一,為食品安全認證和追溯體系的聯合監管提供法律制度保障。